1.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北京垃圾房垃圾分類從“盆景”變成“森林”了

          北京垃圾房垃圾分類從“盆景”變成“森林”了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垃圾房 訪問量:0 發表時間:2021-05-03 19:46:53

          北京垃圾房垃圾分類從“盆景”變成“森林”了嗎?

          2021年5月1日,北京實行垃圾分類已經整整一年。去年5月,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標志著常住人口2100萬的首都北京進入垃圾強制分類時代。不同于上海的“剛性分類”,北京采取了不定時定點、不要求破袋等“柔性分類”措施,是否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更是外界十分關注的話題。

          4月底,在北京城市管理委員會召開的《條例》實施周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張巖表示,《條例》實施一年來,知曉率、參與率、準確投放率大幅提升,分類效果超出預期,垃圾減量成效顯著,設施體系初步實現系統性重塑,綜合治理效果不斷顯現。她也同時表示,北京垃圾分類仍然存在居民自主分類習慣未完全養成、區域和小區間差異較大、分類設施規范性不夠等問題。

          垃圾分類房

          《華夏時報》記者在實地走訪中也發現,目前北京仍有不少小區依靠“二次分揀”才能達到分類標準,其居民按規定進行嚴格分類的自覺性也有所欠缺。經過一年的推行,北京垃圾分類取得了不少成績,但若要系統性達成垃圾分類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北京某小區垃圾分類桶站

          廚余垃圾分出率上升

          張巖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北京垃圾分類效果超出預期。2021年4月,北京市居民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達3878噸/日,比“條例”實施前增長了11.6倍,分出率從“條例”實施前的1.41%提高并穩定在20%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7.5%。

          2020年底,《華夏時報》記者參觀北京海淀區循環經濟產業園時,由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郵箱公司負責運營的餐廚、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長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該設施原本設計處理餐廚廚余垃圾400噸/日,但自從北京開始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后,現在每天要處理的廚余垃圾已經超出原設計30%,為此不得不新增了一條處理線。而相對的,園區內再生能源發電廠由于不再處理廚余垃圾,產量出現減少。

          包括處理設施在內,其他垃圾分類的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例如,垃圾分類初期,大部分投放站點都只有幾個垃圾桶,后來逐漸配備了腳踏、拉環等便利性設施,以便居民投放垃圾時輕松開桶,不弄臟雙手。目前這一配置率達到97.15%。

          此外,張巖表示,北京垃圾分類在源頭減量方面成效顯著。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2.2萬噸,比2019年的2.77萬噸下降20.42%。2021年前4個月日均清運量2.06萬噸,比2020年進一步下降6.36%,比2019年下降25.6%,日減量7100余噸。“減量效果相當于少建了2座日處理3000噸量級的阿蘇衛焚燒廠。”她說。

          垃圾分類房

          “二次分揀”問題仍然存在

          但在記者的走訪當中,仍然發現一些小區的垃圾分類對“二次分揀”的依賴比較嚴重。例如,東城區某小區里,每天6-8時、20-22時,都有垃圾分類指導員拿著鐵夾子站在兩個垃圾桶站前,把居民扔在垃圾桶里的垃圾袋破開,將里面的各類垃圾按照正確的標準重新分類。有時因為垃圾太多,他們的工時還會延長。

          作為分類指導員,他們本來的工作應該是指導居民進行分類。在北京垃圾分類開始實施前,記者2019年在東城區另一個小區里也見到過一位垃圾桶站前的分類指導員。當時,他的工作確實只是坐在桶站旁邊的椅子上,告訴前來扔垃圾的居民,哪些應該扔在廚余垃圾桶里,哪些應該扔在其他垃圾桶里。

          不過,這種情況在垃圾分類開始后出現了變化。由于《條例》明確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城市居住地區的垃圾分類由物業管理單位負責,若違規處理將被處以3000元-30000元罰款,因此物業單位需要通過“二次分揀”來保證分出的質量。在這之前,北京雖然已經開展了將近10年的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但僅限于部分小區,其按照分類標準分出的垃圾,也會和其他未實行分類小區的垃圾混在一起,運送至垃圾回收站再行分類。

          當然,在一些垃圾分類示范小區里,不僅實行垃圾投放“定時定點”,還有積分兌換等活動,很少存在依賴“二次分揀”的情況。據悉,北京已創建形成了835個示范小區、村,約占全部小區、村總數的5%。

          “盆景”如何變“森林”?

          垃圾分類房

          201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撰文指出,一些地方打造的垃圾分類示范樣板是資金和人力堆出來的,各級領導視察考察多,媒體也反復報道,最終卻成為好看卻難以推廣的“盆景”。

          縱觀過去十年間全國各地的垃圾分類試點歷程,類似的“盆景”很多,能發展成“森林”的卻很少。一位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即使目前,主要試點城市還是“形式大于內容”,踏踏實實做的還是很少。他指出,雖然大部分城市實行“定時定點”,但形式卻多種多樣。例如,設備上,上海多用回收箱,蘇州、北京多用回收亭、桶站,有些地區是回收桶;時間上,各地都是根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值守方面,有些地區有人值守,有些地區無人值守;管理上也有不同,上海是除了規定時間外都不允許投放垃圾,北京雖然也有部分小區試點“定時定點”,但過了時間仍然能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單就某一點去評價其實意義不是很大。”他認為,關鍵是要理解“定時定點”的目的和意義,如果僅僅是“定時定點”,沒有給居民積分,后端產業鏈沒有配合,社會治理也沒有跟上等等,垃圾分類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關鍵字: 北京垃圾房 垃圾分類房 垃圾房圖片


          上一篇:趣味運動會有“笑果” 垃圾房垃圾分類也“上場
          下一篇:垃圾房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要全覆蓋
          QQ咨詢 商橋咨詢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