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恩施首個推行垃圾房垃圾分類鄉鎮

          恩施首個推行垃圾房垃圾分類鄉鎮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垃圾房 訪問量:0 發表時間:2021-03-25 20:09:30

          恩施首個推行垃圾房垃圾分類鄉鎮

            24日,在恩施市太陽河鄉集鎮里,“清潔家園扮靚‘太陽’”志愿服務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此次活動將清潔區域分為九大塊,分別由機關全體干部職工、鄉直各單位、青年志愿者和群眾們分片進行清理,確保劃定區域可視范圍內無白色垃圾,提高大家愛護環境的意識,共同營造和諧、干凈、美麗的家園。

            鄉村要振興,環境必干凈。2020年6月以來,太陽河鄉“摸著石頭過河”,以集鎮社區為試點,以廚余垃圾處理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為切入點,在全市鄉鎮中率先啟動垃圾分類工作,探索了有益舉措,積累了豐富經驗,提搞了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為建設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基礎。

          垃圾分類房

            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近年來,太陽河鄉結合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推進控制農殘、文明祭祀(禁掛清明吊)、全域禁鞭等專項行動,引導廣大群眾在生產上減少污染,生活上留住“鄉愁”,全鄉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三級轉運體系不斷完善。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眾、便于轉運”的原則,該鄉累計投資300余萬元,在鄉集鎮修建垃圾中轉站和再生資源回收中心,在較偏遠的村修建垃圾處理房(房)6個并配備垃圾轉運車,在公路沿線和農戶集中區域投放有標識的垃圾桶500多個,進一步完善了鄉、村、組三級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設施。

            黨政齊抓,部門聯動。將農村垃圾分類作為太陽河鄉黨委、鄉政府重點工作,書記、鄉長既掛帥、又出征,多次召開班子會、專題會、督辦會,研究制定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帶隊赴企業調研,深入居民家中宣傳垃圾分類,親自錄播垃圾分類“村村響”廣播,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樹立“一盤棋”思維,各鄉直單位既結合單位職能各司其職,又結合階段工作緊密配合,實行鄉直單位包村、干部職工包戶、紀委檢查督辦,確保垃圾分類工作步調一致,落實到“最后一公里”。

            干部下沉,群眾參與。將垃圾分類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重要載體,鄉領導班子成員每月既帶頭到集鎮社區開展入戶指導,又負責所聯系的村垃圾分類督辦;120余名機關干部實行集中“培訓上崗”,當好垃圾分類指導員,既按照“1+3”結對指導集鎮社區近400戶居民垃圾分類工作,又對各自聯系的貧困戶進行指導。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村村響”廣播、支部主題黨日、群眾會等方式,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打好“思想戰”。發展一批垃圾分類群眾“督導員”,積極評選衛生家庭,廣泛發動群眾,形成干群合力。

          垃圾分類房

            社區先行,全域推進。集鎮是產生垃圾的集中地,更是垃圾分類順利推進的突破口。太陽河鄉首先將集鎮社區作為垃圾分類先行試點,集中人力、物力利用3個月時間,讓集鎮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步入正軌,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新風尚,成為集鎮居民的一種自覺習慣。然后通過“書記沙龍”的方式,組織各村黨支部書記到社區和垃圾處理廠參觀學習、集中培訓,再由各村黨支部書記對村干部和黨員代表進行培訓,按照1至2名村干部或黨員代表包1個自然組,逐戶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指導,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市場運作,兩網融合。市場主體是先進理念和技術的先行者、代言人。推進垃圾分類,最終要依靠市場主體,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太陽河鄉引進2家市場主體,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分類“兩網融合”,引導居民開展生活垃圾前段分類,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效控制了生活垃圾總量增長。與太陽河鄉再生資源回收站對接,對鄉內群眾收集的可回收垃圾進行高價回收,既增加居民部分收入,又增強群眾參與信心和積極性;按照“市場主體運營+政府補貼”的方式,引進藍潔環保服務公司,政府每年補貼60萬元作為企業前期運營的基本保障,該公司每天對集鎮和白奉公路沿線的民宿、餐飲廚余垃圾進行統一回收,通過先進的生物發酵技術,加工成高質量的有機肥,有機質達77.4%,實現了資源高效循環利用。不可回收垃圾由鄉政府統一收集后運往恩施州城處理。

            變廢為寶,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兩網融合”推進垃圾分類,有效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效率。再生資源回收站將居民家中的廢紙、廢鐵、廢塑料等,以高于市場的單價回收,最大限度讓利于居民,以經濟激勵手段提升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前,鄉回收站每月只能收2噸左右廢紙,現在以高于市場的單價主動上門,每月能收10噸左右。垃圾車每天準時挨家挨戶收集廚余垃圾,然后統一轉運至垃圾處理廠,通過撕碎、攪拌、固液分離后,經過15天的發酵變成微生物有機肥,提供給合作社、農業基地、農戶使用,真正實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機肥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標準,實現了廚余垃圾“變廢為寶”。

          垃圾分類房

            變舊為新,極大改變了鄉村面貌。以前,村(居)民將廚余垃圾要么直接喂豬,要么將所有垃圾混在一起,隨意倒在溝邊、河邊、塘邊、路邊等,致使垃圾成堆,或者簡單一燒了事,造成環境污染。民宿、餐館經營者為了圖簡便,把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混雜在一起,不僅造成垃圾中轉站臭味刺鼻、蒼蠅亂飛、污水橫流等問題,還導致可回收垃圾也難以分揀出來,最后只能混在一起進行壓縮處理。

            變多為少,有效緩解了城市壓力。過去,全鄉所有垃圾混裝壓縮全部轉運到恩施城區垃圾填埋場,每周平均30多噸,要轉運三四車。現在,通過垃圾分類將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先行分離后,每周六七噸一般垃圾只需要轉運一次即可。不僅每周減少運費近2000元,而且垃圾轉運輛減少60%至75%,為有效緩解城市垃圾處理壓力作出了積極貢獻。

            通過推進垃圾分類,民宿、餐館經營者及村(居)民生態環保意識極大提升,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集鎮環境衛生極大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關鍵字: 鄉村垃圾房 垃圾分類房 垃圾房圖片


          上一篇:萬壽宮街區垃圾房垃圾分類創“新招”
          下一篇:溧水開發區持續推進垃圾房垃圾分類工作
          QQ咨詢 商橋咨詢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