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垃圾分類房垃圾分類一年“成績單”

          垃圾分類房垃圾分類一年“成績單”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未知 訪問量:0 發表時間:2020-07-02 09:51:00

          垃圾分類房垃圾分類一年“成績單”

          各區測評得分均超92分

          今天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余洪偉、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嚴永康介紹一年來市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主持新聞發布會。來看文字實錄↓

          鄧建平:《條例》施行一年來,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成為“引領低碳生活的新時尚”。

          上海垃圾分類工作步入法治化、常態化、規范化軌道,取得五方面成效:

          一是市民積極履行分類義務。垃圾分類微信查詢平臺提供服務2946萬余次。據今年上半年垃圾分類實效測評結果顯示,居民區分類達標率從《條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單位分類達標率達到90%。大多數居民已養成自覺分類習慣。

          二是垃圾分類實效顯著提升。今年6月份,全市生活垃圾清運總量96.86萬余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四分類垃圾實現“三增一減”目標: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噸/日、增長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噸/日、增長11.2倍,濕垃圾分出量9632.1噸/日、增長38.5%,干垃圾處置量15518.2噸/日、下降19.8%。

          三是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完成2.1萬余個分類投放點規范化改造,道路廢物箱設置數量優化調整至4.1萬余個;累計配置濕垃圾車1537輛、干垃圾車3077輛、有害垃圾車99輛、可回收物回收車239輛;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201個、集散場10個;“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5座生活垃圾處置設施項目全部開工,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處置總能力達到24350噸/日。

          四是配套制度規范日趨完善。本市發布《貫徹〈條例〉推進全程分類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及44件《條例》配套文件,包括賓館、餐飲服務單位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餐具用品目錄,生活垃圾總量控制辦法、濕垃圾農業資源化利用標準等。

          五是社會宣傳動員取得實效。實施“十、百、千、萬”工程,社會宣傳動員體系基本形成。“十”:成立16支區級志愿者服務分隊、53支街道(鄉鎮)志愿者服務隊;“百”:聘任市、區生活垃圾管理社會監督員940名,135個街鎮申報創建成為示范街鎮;“千”:垃圾分類及《條例》宣傳覆蓋5800個居住區(村),6千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垃圾分類實效測評;“萬”:舉辦《條例》集中培訓1.6萬余場次,完成居住區入戶宣傳980余萬次。

          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主要得益于四個方面:

          一是協同推進有力。建立健全市、區、街鎮、居(村)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補貼等支持政策;市農業農村委制定濕垃圾農業資源化利用標準;市商務委積極推動綠色消費,納入綠色餐廳和文明餐廳創建標準;市房管局細化物業管理區域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市郵政局在快遞企業寄遞網點設置推廣快遞廢棄包裝物回收裝置;市機管局加大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巡查力度;市城投集團按時完成應急餐廚垃圾項目建設,保障垃圾分類轉運和資源化利用平穩有序。各區切實承擔屬地政府責任,10個區創建成為示范區。浦東新區、徐匯、黃浦、嘉定等區探索打造智能化垃圾分類管理應用體系。楊浦、寶山、青浦、松江、金山等區積極探索“人防+技防”管理模式,引入垃圾分類源頭智能化管理,試點解決取證難、執法難問題。

          二是黨建引領作用突出。市、區、街鎮依托黨建聯建機制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市級機關黨工委發出垃圾分類倡議書,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居(村)以黨組織為核心,形成居(村)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志愿者、社會組織等“多位一體”協同推進模式。長寧、崇明、閔行、奉賢、普陀、虹口等區將垃圾分類工作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為扎實推進社區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三是基層創新百花齊放。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組建垃圾分類小喇叭宣傳隊,引導市民養成分類習慣。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閔行區浦錦街道引入專利除臭設備解決箱房異味問題,設置可移動式分類箱房,實行移動定時定點投放。徐匯區楓林街道開展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實現智能投放和無接觸投放。

          四是執法檢查實現常態化。市、區相關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組織執法行動。《條例》實施以來,文化和旅游部門檢查旅游住宿企業10786家,責令整改146家,行政處罰1家;市場監管部門檢查餐飲服務提供者12.7萬家,責令整改276家,行政處罰39家;城管執法部門開展執法檢查15.2萬余次,教育勸阻59856起,責令整改38739起,行政處罰9585件,其中單位7472件、個人2113件。

          垃圾分類工作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看似小事情,實則大文明。下一步,上海將繼續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提高分類的準確性、投放的便利性和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強化投放主體責任,讓垃圾分類持續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重點開展五方面工作:

          一是鞏固提升分類實效。堅持高標準推進垃圾分類,居住區(村)和單位分類達標率力爭達到95%,示范街鎮力爭達到85%以上。

          二是完善兩網融合體系。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體系和生活源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有效推進可回收物的資源化回收。完成6000個可回收物服務點、170座中轉站和10座集散場標準化審核;培育一批功能型資源化利用項目,確保低價值可回收物出路穩定,實現全覆蓋回收、全品種利用、全口徑統計。

          三是加快處置能力建設。新增干垃圾焚燒能力2000噸/日,干垃圾焚燒總能力達到21300噸/日,預計今年年底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四是強化政策支持引導。結合土壤污染治理和化肥減量工作,研究制定濕垃圾利用產品推廣政策;全面實施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

          五是加強執法檢查保障。持續開展日常執法檢查和專項執法行動,重點圍繞源頭減量制度、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義務、公共場所分類投放規定執行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推動全社會形成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垃圾分類房

          ——熱點問答——

          鞏固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實現分類實效常態化

          上海電視臺:今年疫情對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請問疫情對于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有沒有影響以及現在防疫常態化,我們垃圾的分類也要從攻堅戰轉為持久戰,具體來說怎樣推進這項工作?

          唐家富:客觀來講,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上海的垃圾分類工作來講也是如此。比如,在居家隔離點、集中隔離觀察點等特定區域,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照“防疫第一,安全第一”的要求,采取專人、專車上門收集,直運焚燒廠的方式收運處置,對分類收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再比如,為了防止疫情接觸性傳播,原來定時定點投放志愿者值守方式也做了調整,從督導改為巡查,防范疫情傳播風險。

          令人感動的是,疫情期間,即便是在志愿者撤離的情況下,據相關抽樣調查顯示,本市絕大多數居民都能夠自覺踐行垃圾分類,做到自覺分類、破袋投放。同時,很多居民朋友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感受到,開展垃圾分類后,污染點減少,社區環境改善,為抗擊疫情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有效保障了公共衛生安全,反過來進一步增強了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

          疫情有效緩解后,4月底開始,我們對全市居住區和單位垃圾分類實效繼續開展測評。根據上半年測評結果顯示,全市垃圾分類實效保持在優秀水平,各區測評得分均在92分以上。這表明垃圾分類在上海已經成為大部分居民的生活習慣,體現了上海市民具備高度的法律意識、生態文明理念和較高的文明素養。

          下一步本市在確保防疫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一方面繼續做好涉疫生活垃圾的安全收運處置工作,另一方面將垃圾分類納入一網統管,加入智能設備的研發和使用,通過“科技+管理”的方式,鞏固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實現分類實效的常態化。同時,將繼續深化垃圾分類社會動員,持續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人群,按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精準施策,做到哪里產生垃圾哪里就要分類,持續引領上海低碳生活的新時尚。

          加快建設垃圾處理末端設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我們注意到垃圾分類的實效在過去一年顯著提升,出現了三個增加一個減少,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置能力能否跟的上居民在前端的分出量?

          唐家富:本市源頭分類的成效從去年到現在逐步趨于穩定,濕垃圾量在增加,干垃圾量在減少,可回收物的量也在增加,有害垃圾也增加了很多。

          根據本市全程分類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我們也在加快建設垃圾處理的末端設施,目前看,干垃圾的焚燒設施已經有相應能力的富余,滿足干垃圾焚燒處理的需求,甚至可以應對一些應急處理的要求。

          對濕垃圾來講,從目前看,跟我們源頭的垃圾分出量還有一定的缺口,今年本市將按照規劃加快設施建設。這些設施建成以后,將與本市垃圾分類量相適應,保障生活垃圾得到有序的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四項工作推進可回收物體系建設

          人民網:我想問一下市民一直比較關心可回收垃圾是否做到了真正利用,是否建立了相應的制度?

          劉敏:《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一年來,市商務委會同市綠化市容局以及行業協會積極推進可回收物體系建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可回收物的點站場布局。深入推進可回收物體系“兩網融合”點站場建設。目前本市已建成可回收物“兩網融合”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201個,分揀場10座,可回收物點站場三級網絡基本覆蓋全市居民小區。

          二是發布“回收網點設置與管理規范”的團體標準。我委指導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制定了國內首個《上海“兩網融合”回收網點設置與管理規范》的團體標準,明確了再生資源回收人員生活垃圾分揀人員“一崗雙職”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回收服務“七統一”的管理規范。

          三是積極培育回收示范企業。本市“兩網融合”回收主體企業共64家。一年來,回收企業積極探索回收創新模式,例如:楊浦區依托回收企業建立了“點站場”三級回收網絡,投放了智能回收物終端1126個,中轉站建成7個,近期又建成了分揀場1座。目前楊浦區可回收物已細分成40多種品類,通過智能化回收、標準化運輸、專業化分揀,精準對接末端的處置企業。另外奉賢區也創新升級了移動互聯網平臺,建立了可回收物物聯網可追溯系統。松江、嘉定等區運用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了可回收物的相關數據信息共享和實時監控。

          四是打通回收與處置利用的渠道。本市回收企業目前與長三角地區134家再生資源處置重點企業進行了對接,比如電子廢棄物領域,本市9家處置企業通過互聯網+回收,逐步完善了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置利用。廢玻璃領域,本市的處置企業結合全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運用國際領先的光學分揀技術,對廢玻璃進行再生處理。廢塑料領域,本市處置企業將白色泡沫塑料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工成再生利用的新產品,如鏡框、畫框之類的裝飾品,目前已銷往國內外。廢鋼領域,本市處置企業將分揀后的廢鋼運往長三角地區的五金器件制造廠、鑄造廠、高爐鋼廠等地進行再利用。本市的鋼鐵企業和一些物流服務平臺也建立了逆向物流的服務體系,用于廢鋼的回收利用。報廢車領域,本市7家拆車企業建立嚴格的拆車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拆除后的廢舊電池、廢油液交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危廢處置企業進行處置,拆車過程中的環保水平處于國內領先。

          沿街商鋪垃圾分類推行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外賣行業推進源頭減量

          上海日報:現在路面的廢物箱少了,餐飲外賣的數量不斷的增加,大家覺得現在沿街商鋪餐飲外賣的分類減量還有進一步的空間,想問這方面有什么舉措?

          唐家富:從前年開始,本市減少了道路廢物箱的設置,我曾經去南京西路調研,負責垃圾收集的同志告訴我,絕大多數廢物箱都不是因為行人投放垃圾而滿溢的。有些廢物箱有滿溢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沿街商鋪把廢物箱作為垃圾箱,不按規定投放垃圾而造成的。本市調整廢物箱設置以后,我們按照疏堵結合的原則,要求哪里產生垃圾哪里就應該分類,對于沿街商鋪垃圾分類推行定時定點上門收集。

          沿街商鋪設置定時定點的模式以后,第一,可以減輕道路的污染,降低道路保潔的頻率;第二,可以推動垃圾分類,促進源頭減量,每天設置早晚或者固定的時間來收。第三,將其納入對于街鎮的考核,加大街鎮層面管理、執法、作業以及這些沿街商鋪社會自治的力度。我們希望大家共同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沿街環境,也通過沿街商鋪定時定點上門收集來促進整個垃圾分類環節的改善。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3687條段的道路,18.3萬家商鋪已經推行了定時定點的上門收集,其中大部分區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全市日均上門收集的干垃圾量超過了1000噸,濕垃圾量大概1200噸,上門收集的覆蓋率達到94%,預計9月底全市所有街鎮沿街的這些3800余條道路,19.5萬余家的沿街商鋪都將實現上門分類收集的全覆蓋,使道路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劉敏:《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市商務委會同市綠化市容局積極指導餐飲協會,推動餐飲外賣行業垃圾從源頭減量。

          一方面,推動外賣電商企業餓了么、美團點評在外賣平臺的接口開通“無需餐具”的選項,并把該選項作為必選項,引導消費者使用環保餐具。據美團點評反饋該功能開通以來,上海全市主動選擇無需餐具的用戶大幅上升,無需餐具訂單同期增長超過4倍。支持餓了么開展“藍色星球計劃”,踐行綠色消費。餓了么平臺在消費者訂餐時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也推出“推薦無需餐具”功能。該計劃實施以來,餓了么平臺本市消費者無需一次性餐具的需求量在全國處于領先,高出全國平均值60%。

          另一方面,倡導生鮮電商企業采用綠色包裝。倡導盒馬、叮咚買菜、本來生活等15家重點生鮮電商企業改進包裝,合理使用包裝材料,反對過度包裝,減少垃圾產出。

          “三個堅持”改善快遞過度包裝及隨意包裝問題

          澎湃新聞:現在快遞非常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把快遞包裝物納入生活垃圾,從投放到運輸到最后處置包括中間的收集全流程,想問這方面實施下來成效如何?下一步會如何推進這項工作?

          余洪偉:《條例》實施一年以來,我局按照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工作思路,扎實開展相關工作,行業生態環保意識顯著增強,科學有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行業節能減排穩步推進,“包粽子”、“套袋子”和“裝箱子”等過度包裝和隨意包裝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一是堅持源頭治理、循環利用,包裝減量效果明顯。目前本市主要寄遞企業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9%,相對于之前普遍使用的傳統紙質運單,每年可節約12億張A4用紙。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64%以上,比條例實施前增長20%,每年可節約20億個包裝袋、包裝箱。45mm以下“瘦身膠帶” 的封裝比例達到88%左右,全市每年可減少膠帶用量6億米左右。 可循環中轉袋的使用率達到85%以上,每年可減少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約1.2億條。全行業已經推廣使用循環快遞箱、共享快遞盒等新型快遞容器12萬個,循環使用480萬次。全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保有量達到1660輛。

          二是堅持綜合治理,行業綠色發展體系進一步健全。目前行業生態環保政策和標準體系已經基本建立。我局從貫徹《條例》要求,完善規范性技術指引的角度出發,牽頭制訂了本市《快遞包裝基本要求》,現已完成征求意見工作。積極推進多方共治,會同商務部門推進快遞電商包裝協同治理,聯合市場監管部門推進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指導寄遞企業開展綠色采購,創建綠色分撥中心、綠色網點。

          三是堅持依法治理,執法監督力度不斷加強。我局嚴格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要求開展全行業生態環保執法檢查。《條例》實施以來,第一時間對本市64個寄遞企業分撥中心、網點開展專項檢查,對1萬多件郵件快件封套印制、膠帶使用、二次包裝、內部填充物的使用情況進行了抽查。

          同時,根據今年新施行的《郵政業寄遞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違反快遞綠色包裝規定的一家企業開展立案調查并予以行政處罰。據我們了解,這也是全國范圍內根據《郵政業寄遞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相關環保條款對郵政快遞企業實施行政處罰的首起案件。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好《條例》在行業的貫徹落實,持續推進行業綠色治理工作。

          城管執法聚焦“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四個環節

          文匯報:市城管執法局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過去一年的執法情況,哪些問題比較突出?執法過程中是怎么化解的?

          嚴永康:去年市城管執法局先后制定相關多個文件,聚焦“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四個環節,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近一年來,全市共出動城管執法人員32.8萬余人次,開展執法檢查15.2萬余次,共檢查投放環節居住小區、大型商場、小店小鋪、高等院校、醫療機構、旅游景點、交通樞紐等各類單位29.9萬余家次,檢查生活垃圾收集、運輸環節單位2969家次;共檢查大型中轉和末端處置企業306家次。檢查個人97097人次。共教育勸阻相對人59856起,責令當事人整改38739起,其中責令單位整改29425起,責令個人整改9314起。

          下階段,全市城管執法系統將不斷提高垃圾分類執法工作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突出問題,提高全覆蓋檢查的針對性

          在分類投放環節,將對1.3萬余個住宅小區實施全覆蓋檢查,同時緊盯問題高發的老舊小區、重點攻克小區居民在定時、延時、誤時投放點周邊隨意亂扔垃圾、高等院校容器標識不清、集貿市場混合駁運、醫療衛生機構混合投放、交通樞紐容器規范設置等突出問題;在分類收運環節,重點整治230家生活垃圾收運企業混裝混運、遺撒滴漏等問題;強化對末端處置環節10家大型中轉、9家末端處置企業以及可回收物體系中服務點、中轉站、集散場的指導督促,避免出現混合壓縮、混合處置現象。

          (二)探索智能場景,提高全要素監管的實效性

          依托“一網統管”平臺,推進“智慧城管”建設,拓展智能場景應用,建立完善垃圾分類執法對象數據庫,分級分類歸集分析數據。強化數據監管,對納入在線監測系統的生活垃圾設施設備進行數據抽檢,運用“非現場執法”等方式,及時固化證據,及時執法介入,提高對混裝混運、公共場所垃圾混投亂扔等亂象的發現率和處置率,提升智能監管水平。

          (三)緊盯重點環節,提高全過程執法的懲戒力

          堅持“教育勸阻為主,處罰懲戒并舉”的原則,針對拒不履行分類義務、拒不落實分類措施的單位和阻撓調查、拒簽文書、拒不整改、屢教屢犯的個人,依法從嚴實施處罰,情節嚴重的,將其信息納入公共信用平臺,實施信用懲戒。對違法情節嚴重、拒不整改的收運及處置企業,依法吊銷生活垃圾經營服務許可證。

          (四)深化共治共享,營造全方位參與的新格局

          強化行業管理,會同相關部門健全飛行檢查、智能監管、聯合懲戒等機制;探索運用“執法建議書”等形式,督促落實“管行業、管分類”總要求。充分發揮5950個城管社區工作室作用,聯合社區志愿者和社會監督員持續深入強化入戶宣傳,針對性提升部分來滬旅客、住宅小區租戶、年輕白領、個體工商戶等群體的分類意識。定期曝光執法典型案例,回應市民關切,警惕分類“回潮”,鞏固分類成效,助力“新時尚”邁向“新習慣”。

          廣大師生垃圾分類意識逐步養成

          光明日報:垃圾分類實施一年以來,本市高校和中小學校的垃圾分類成效如何?

          倪閩景:大中小學生養成生活垃圾減量和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和習慣確實非常重要。

          一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垃圾分類學 生志愿者隊伍,市教委、團市委等六部門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市青少年生態文明志愿服務總隊,各高校成立生態文明志愿服務分支機構,各中小學成立校園生態文明小志愿者工作站。

          二是分級教育,長效提升學生分類意識。市教委會同市綠化市容局等部門按照“大中小一體化”理念,將生活垃圾產生源頭、過程減量、環境影響、末端處置等內容融入課堂教學。

          針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群體,將垃圾分類教育納入新生入學教育體系;針對中小學生,將垃圾分類作為“環境教育”重要內容,在拓展型、研究型課程中設置相關主題探究活動;聯合市綠化市容局開發垃圾分類知識讀本,指導各區學校開展垃圾分 類知識普及教育;編排垃圾分類情景劇《垃圾王國歷險記》和主題歌曲《垃圾分類一道來》,提高學生垃圾分類興趣和參與度。

          在《條例》實施一周年之際,市教委對全體大中小學生組織全覆蓋的垃圾分類線上知識講座,發出“匯聚青春少年正能量、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倡議。

          三是建立學校垃圾分類標準。制定《上海市高等學校生活垃圾分類指南(試行)》《上海市高等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評分標準(試行)》《上海市高 等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評定標準(試行)》《中小學校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管理辦法》。根據不同學校特點,將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化、 常態化。

          四是營造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各區教育局組織轄區內中小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和宣傳活動。通過“上海教育”“陽光校園”“第一教育”等加強推廣;在主流媒體開設“青未來”“綠色校園”頻道,專題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教育;各學校運用“兩微 一端”等新媒體,確保全體學生知曉垃圾分類知識和本校的垃圾分類政策。

          一年多來,廣大師生垃圾分類意識逐步養成,同時通過學生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和社區垃圾分類。大中小學形成了一批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的志愿者團隊和學生社團。推進高校餐廚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試點工作,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大學等10所高校每日源頭處理食堂餐廚垃圾能力近20噸,每年可減少餐廚垃圾排放約5000噸。

          洗手、除臭、破袋配置“三件套”助力市民垃圾分類行為習慣基本養成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關于濕垃圾我們知道除臭、破袋和洗手納入了考評,現在落實的具體情況怎么樣?

          唐家富:配置除臭、破袋、洗手“三件套”既是垃圾分類精細化的有效措施,是基層實踐的金點子,也是廣大基層工作者和上海市民群策群力的智慧結晶。新版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達標(示范)街鎮綜合考評辦法》將“三件套”納入考評范圍,目的是為了改善居民源頭投放環境、優化居民分類投放體驗。經過一年的實踐檢驗,“三件套”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認可,市民垃圾分類行為習慣基本養成。

          從今年上半年度全市“達標示范”檢查結果來看,洗手、除臭、破袋裝置的配置率分別達到了94.8%、82.3%、78.3%,總體來看,成效明顯。當然,還有一部分社區由于客觀條件等因素尚未完全落實到位,對此,管理部門將進一步加強指導。

          一是加強配置指導,按照“一小區一策”的原則,鼓勵各小區因地制宜地配置“三件套”,同時不會對具體規格、樣式作強制要求;對于居民普遍已養成垃圾分類習慣的小區,也不要求每個點都要配置,對于好用、易用、安全、便捷的分類投放裝置給予鼓勵和推廣。

          二是加強投放點管理,要求濕垃圾桶必須密閉存放并噴灑除臭劑,垃圾箱房或生活垃圾儲存點需確保容器關蓋儲存,防止異味擾民。

          三是持續深化宣傳動員,培養居民濕垃圾主動破袋投放的習慣。

          垃圾分類還是要靠行為習慣的養成,濕垃圾破袋有利于分類實效評估和執法檢查,也有利于末端分類實效的提升,我們將在未來繼續推進這項措施 。

          關鍵字: 垃圾分類房 垃圾房定做 垃圾房價格


          上一篇:垃圾分類箱房也能很漂亮!
          下一篇:路燈、充電站、垃圾分類箱房全是太陽能!
          QQ咨詢 商橋咨詢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