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浦東垃圾房垃圾分類“新時尚”變成“好習慣”

          浦東垃圾房垃圾分類“新時尚”變成“好習慣”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未知 訪問量:0 發表時間:2020-06-29 15:45:00

          浦東垃圾房垃圾分類“新時尚”變成“好習慣”

          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丟垃圾”從一件生活小事,變成了需要依法循規辦理的大事。對區域面積大、情況錯綜復雜的浦東而言,要適應這樣的變化并非易事,需要上下一心,眾志成城。

          垃圾分類事關城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維系著市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一年過去了,如今在浦東各居民區、機關單位、街頭巷尾等垃圾分類的“第一線”,環境變好了、設施設備更齊全了。更為可貴的是,市民群眾的理念發生了變化——垃圾分類從“新時尚”,變成了“好習慣”。

          環境大有改觀

          一年來,垃圾分類工作覆蓋到浦東新區2999個居住區、2441個單位、659條道路(沿街商鋪),讓環境面貌有了實實在在的改變。在各個居民區里,最大的變化就是,實施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后,原本在每個樓道都會見到的垃圾桶消失了。

          “樓道口沒了垃圾桶,一開始的確覺得丟垃圾麻煩了許多。不過,后來慢慢感受到了好處,至少不用再擔心家門口有垃圾的異味了。”家住高橋鎮中凌東港苑的張秀娟,有著切身體會。

          中凌東港苑所在的凌橋第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黎梅告訴小布,以前小區里,一個樓道口就有一個垃圾桶隨時都會有人來丟垃圾。有些人還經常會把垃圾丟在垃圾桶外。天氣熱的時候,如果保潔人員不及時處理,垃圾桶及周邊彌漫著臭味,還滋生了不少蚊蟲。“搞得整個小區像一個垃圾站,到哪里都有臭味,夏天蚊蟲還多。”

          如今,小區只留下了一東一西兩個垃圾箱房,并且指定時間段開放。每次開放時間過后,保潔人員都會及時對垃圾桶和箱房進行清潔、消毒,隨后鎖掉箱房。這樣一來,除了每天垃圾箱房開放的早晚兩個時段、4個小時之外,小區里完全沒有了垃圾的痕跡,也沒有了異味,環境大為改觀。

          沿街商鋪的垃圾如何處理,關系到一個城市的“門面”是否干凈。2020年新出臺的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對沿街商鋪上門收集垃圾提出了不少新要求。不少街鎮先行一步推出各種舉措,維護著“門面”的干凈整潔。

          以往的情況是,沿街商鋪的垃圾往往隨意丟放,尤其是那些餐飲店、夜宵店,經營過后,帶著各種污水、異味的垃圾,讓馬路成了垃圾場。

          在康橋鎮,位于康佳路、康達路等4條馬路周邊的230余家沿街商鋪,于今年4月底首先享受到了集中收運的服務。專門的保潔人員會在每天上午7點到10點、下午4點到7點,前往各家商鋪收運垃圾,運送到附近的垃圾中轉站。

          垃圾集中收運這一做法受到不少商鋪歡迎。一家水果超市的店主陳秀京告訴小布,水果店垃圾多,處理起來并不容易。“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定時來收垃圾,對我們來說方便多了。另一方面來講,街面上干凈了,對我們的生意來說也有好處。”他說。

          垃圾分類房

          設施愈發齊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說,“四分類”垃圾桶是垃圾分類工作開始以來的標配,那么配套濕垃圾桶使用的破袋器,則經歷了從“神器”到“標配”的變化過程。

          垃圾分類工作啟動后沒多久,各種形狀類似、功能一致的破袋器在各個居民區“誕生”,體現出市民對垃圾分類的關注。不少民間“發明家”,還結合實際使用效果,不斷改良自己的發明,讓破袋器在“1.0”“2.0”“3.0”的版本更新中不斷升級。

          今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出臺后,破袋器成了“應有配件”。大團鎮為鎮域內各居民區統一配備了破袋器,這讓家住同潤藍美俊庭小區的徐云芳也體會到了便利。“以前,我們來倒垃圾,尤其是濕垃圾,都是直接倒,手容易臟。現在有了這個破袋器,輕輕一刮,垃圾就倒下來了,蠻好的。”她說。

          破袋工具容易沾染上垃圾,使用后需要經常清潔、消毒。居委工作人員說,每次垃圾投放時段過后,保潔人員都會取下破袋器,統一進行清洗、消毒和除臭處理。

          同時成為標配的,還有投放點的洗手設備。不同的居民區因地制宜,用各種方式為居民配上了這套設備。條件好的小區,在投放點接通了進水和出水管道,安裝了水槽;沒有這個條件的小區,也配備了水桶和水盆等。

          事實上,還有更先進的設備。比如,高東鎮的32個小區、80多個垃圾投放點,都安裝了智能投放箱。這個智能投放箱,不僅配備了洗手裝置等,還有用戶識別系統。

          早上8點多,高東鎮千秋嘉苑小區垃圾投放時段。小區居民黃菊明拎著濕垃圾來到智能投放箱前,對著感應區一刷卡,垃圾投放口的蓋子緩緩打開。黃阿姨從容完成破袋、投放等動作,隨后在水槽邊洗了一下手。此時,投放口的蓋子才緩緩關閉。

          “每戶居民都有各自的卡,對應具體住址,這樣方便我們了解分類情況,同時他們如果投放一些可回收物,也能相應得到一些積分。”高東鎮垃圾分類推進辦工作人員盧曄介紹。

          另外,智能投放箱還擁有“降溫抑臭”功能,秘訣在于箱體內的兩個設備——臭氧除臭裝置和排氣扇。臭氧除臭裝置每5分鐘啟動一次,釋放臭氧,起到消毒殺菌效果;排氣扇則不斷運作,發揮通風、降溫的作用,雙重作用控制智能柜里的異味。

          夏天來臨,天氣越來越熱,不少居民區的定時投放點和垃圾箱房都用上了這樣的降溫除臭裝置,讓投放點和垃圾箱房,變得不再那么惱人。

          “時尚”成了“習慣”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新區濕垃圾日均分出量為1670噸,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1034噸,干垃圾日均處置量3347噸,資源化利用率達到44.7%。無論是濕垃圾分出量、可回收物回收量,還是資源化利用率,都有大幅提升。這么一份成績單的背后,除了機制體制不斷完善、各類設施設備不斷提升,更關鍵的在于,市民群眾的理念發生了變化——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到如今的主動參與。

          投放點位設在哪?投放時段怎么定?原本令人頭疼甚至會引發各種矛盾的問題,在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以及熱心居民的共同參與下,得到妥善解決。還有不少居民志愿者主動為垃圾分類工作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高行鎮的華高庭園是個老舊小區,垃圾箱房的條件算不上好。“不過,我們這個小區的志愿者很給力。”居委工作人員李麗捷說,“一個垃圾箱房,值守的志愿者就有20多人。”

          之前,小區里的垃圾箱房是開放式的,有居民不顧定時的要求,隨時前來投放垃圾。為此,小區里的熱心志愿者們分成三班主動“值守”,引導居民定時投放。垃圾箱房改成封閉式之后,志愿者們改變了安排,在兩個投放時段安排人員值守,其他時間則在小區內巡視。

          今年63歲的徐琳弟,是垃圾分類志愿者之一。她告訴小布,小區在三四年前開始嘗試推行垃圾分類,當時她就擔任了志愿者。“那時候,我們經常去居民家里,看看垃圾分得怎么樣,還要教他們怎么分。”如今,徐琳弟覺得,自己這個垃圾分類志愿者幾乎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大家都知道按時來投放垃圾,而且分類也做得很到位。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偶爾幫助一下那些有實際困難的居民,比如說臨時要出差的小年輕、不方便出門的老人等。”她說。

          如今,小區環境越來越好,更加沒人舍得亂丟垃圾破壞自己的家園。中凌東港苑的志愿者張秀娟打了個比方,“就像走進了一個五星級酒店,手里即便有垃圾,也不可能隨意就扔在地上了。”

          沿街商鋪的商戶們,也在集中收運工作啟動后,逐漸養成了好的分類習慣。在周家渡街道南碼頭路齊河路路口,沿街商鋪的商戶們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他們會在店里把垃圾分好類,然后等著收運車的音樂聲。“聽到這個音樂聲,就知道每天的收運時間到了,只要分好類,直接可以拿出去丟掉。”

          關鍵字: 垃圾分類房 垃圾房定做 垃圾房價格


          上一篇:垃圾分類房垃圾分類全鏈條式閉環管理
          下一篇:垃圾房數據報告:牛奶盒居首,塑料袋其次
          QQ咨詢 商橋咨詢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