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眉山仁壽:農村垃圾分類站刷新鄉村“顏值”

          眉山仁壽:農村垃圾分類站刷新鄉村“顏值”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未知 訪問量:0 發表時間:2020-05-31 09:12:00

          眉山仁壽:農村垃圾分類站刷新鄉村“顏值”

            國際在線四川報道(方秦 通訊員 張琬沁 潘建勇 郭僑):“能賣錢的扔綠色桶,不能賣錢的扔灰色桶。8點左右,村上的垃圾收集員就會上門收垃圾,將垃圾分類倒入收集車。”5月31日早上,眉山市仁壽縣禾加鎮化石村的村民林繁照例拿起廚房的垃圾往外走,將垃圾分別投入到自己門口標注不同類別的垃圾桶中。“現在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們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舒心、越來越幸福。”林繁說。

            轉變思想 共同維護美麗家園

            在化石村,每家每戶門外都放著兩個垃圾桶,一個寫著“可回收垃圾”,另一個寫著“不可回收垃圾”,打開垃圾桶,對比明顯,可回收垃圾桶里主要是飲料瓶和廢紙等,不可回收垃圾桶里裝的是煙頭、紙屑等生活垃圾。

            “通過這幾年不斷宣傳,我們都已經習慣垃圾分類了。”林繁說。垃圾沒分類前,村里環境差,村民的垃圾混裝在一起,倒入聯戶垃圾桶后,臭味引得蒼蠅到處飛。

            如今,在仁壽縣各個鄉村,道路平整寬闊,房前屋后整潔明亮,民宅、河道、田地融為一體,美麗畫卷躍然眼前,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2018年,仁壽縣開始推行農村垃圾分類,不斷完善設施配套,確保經費保障,嚴格監督管理,大力推行“農戶先分,保潔員二分,分揀員三分,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運輸”方式,按照“大類粗分、減量處理”的原則,將農村生活垃圾分為“可腐爛垃圾”“不可腐爛垃圾”,由村(社區)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收集,鄉鎮統一轉運。

            為轉變村民思想認識,讓垃圾分類觀念真正成為其生活習慣,仁壽縣還積極宣傳發動,通過組織干部和代表參觀培訓,引導村民使用“兩桶”進行垃圾初步分類;通過召開垃圾分類現場觀摩會、推進會,評選表彰“垃圾分類示范戶”,實現了點面結合、以點帶面,使越來越多農村家庭自覺參與垃圾分類。各村(社區)落實村民自治制度,通過群眾代表大會,制定了《垃圾分類村民公約》、垃圾分類處置辦法及流程,規范了農村生活垃圾袋裝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等制度。

          垃圾分類房 

           做細做實 完善垃圾回收方式

            “前些年,村民把所有垃圾扔在一個垃圾房里,時間久了就有了臭味,自己也覺得難受。”虞丞鄉芭蕉村村民彭翠蘭在衛生管護員的監督和指導下,逐步明白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不能回收。衛生管護員每隔一段時間就把各小組的可回收垃圾整理在一起,聯系專人來收購。

            從2016年至今,張雪文一直在芭蕉村負責垃圾清運工作。“以前,村民把垃圾倒在垃圾房里,清運垃圾輕松一點。”張雪文說。如今,按照農戶源頭分類、保潔員二次分類的模式,必須挨家挨戶分類收集垃圾,糾錯和勸導也成了這個崗位的重要職責。

            據了解,目前,仁壽縣大力實行“戶定點、桶分揀、站轉運、公司處理”的方式,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的收集、分類、清運和處理。仁壽共修建聯戶垃圾分類設施13620個,配置聯戶垃圾分類桶13620套,配備戶分類垃圾桶149741套。每3至4個村(社區)配備兩名轉運人員,村(社區)內每組配備1名專職保潔人員,從源頭減量入手,鼓勵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將可利用廢品送到回收站出售,或等候收集員上門回收,變廢為寶。而可腐爛垃圾經堆肥處理形成有機肥,可以直接應用于農田施肥或園藝栽植。目前,仁壽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推廣率達80%,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的行政村達100%。村民逐漸認識到垃圾分類產生的價值,形成垃圾可以變成資源的共識,環保意識明顯增強,良好的生活習慣日益養成。

           

          關鍵字: 垃圾分類亭 垃圾分類房 分類回收亭


          上一篇:垃圾分類投放,靜安垃圾房這里有點特別
          下一篇:垃圾分類是居委大媽的活兒?上海這個街道的干
          QQ咨詢 商橋咨詢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