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垃圾分類房分類垃圾成老舊小區“新時尚”

          垃圾分類房分類垃圾成老舊小區“新時尚”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未知 訪問量:42 發表時間:2020-07-19 09:53:00

          垃圾分類房分類垃圾成老舊小區“新時尚”

          督導員在生活垃圾投放點指導居民分類投放。

          生活垃圾裝進專用轉運車。

          “廚余垃圾扔在綠桶里,其他垃圾放進最邊上的灰桶里。”每天早6時起,管春光都會準時站在小區大門口的生活垃圾投放點,站在紅綠藍灰四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前,監督并指導居民將分好類的生活垃圾投入對應的垃圾桶。

          撤桶并點、按時分類投放、全程分類轉運……哈市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加快進入實操階段。與沿襲多年的傳統收運機制不同,垃圾分類收運模式眼下正改變著基層社區、城管、環衛等部門的工作方式,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居民的生活習慣。

          日前,記者全程探訪了道里區安和社區垃圾分類運轉模式。“安字片”中這個老舊小區的改變,也許可以窺見一座城市垃圾處理體系未來的模樣。

          撤桶并點 督導員指導居民垃圾分類

          哈爾濱人對“安字片”并不陌生,安和社區就是“安字片”里典型的老舊自管小區,共有2500多戶居民。今年63歲的管春光是住在安和社區的一名退休老黨員,如今他多了一個身份——垃圾分類督導員。

          每天6時至9時、17時至20時,是安和社區居民的垃圾投放時間,其他時間禁止投放。管春光和另外兩名垃圾分類督導員輪班在社區設立的生活垃圾投放點督導居民分類。“目前來看,年輕人對于垃圾分類知識學得挺好,分得也不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很多時候則需要督導員現場幫他們再分。”管春光說。

          安和社區原來共有65個垃圾投放點,每個單元門口不遠處都能找到垃圾桶,撤桶并點后全社區只設置了8個統一投放點。以前居民走出單元門就能扔垃圾,現在扔垃圾必須按規定時間,到社區指定的垃圾投放點投放,而且必須分好類才能扔。社區居民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已不在局限于保護環境、變廢為寶的模糊觀念上,而是深刻落實在每天的生活方式里、實際行動上。

          孫先生家住安信街10號1單元2樓,安和社區實施垃圾分類后,他特意買了兩個新垃圾桶。“我家原來只有一個垃圾桶,什么垃圾都往里面裝,現在又買兩個——一個裝剩飯剩菜等廚余垃圾,一個裝飲料瓶、啤酒瓶等可回收垃圾,還有一個裝掃地掃出來的灰塵雜物等其他垃圾。”孫先生說,現在國家倡導垃圾分類,這是造福子孫的好事,而且如果在家不分類,到了投放點還得讓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現場幫忙分,實在是不好意思。

          在安和社區,為了方便在家里進行垃圾源頭分類,很多居民都增加了家用垃圾桶。記者在安和社區安信街70號庭院看到,這個建成超過30年的小區庭院,外表老舊但卻整潔干凈,偌大的庭院里看不到一點亂扔的垃圾。

          組巡查隊 35名保潔員撿垃圾防亂扔

          安和社區撤桶并點之初時卻不是這樣。一天只有兩個時段能扔垃圾,單元門口的垃圾桶又都沒了,扔垃圾得多走近百米……居民完全不能適應。“一些人隨手將裝滿垃圾的塑料袋扔到單元門口。”該庭院一位居民說。

          為此,社區組建了一個由35名保潔員組成的巡查隊,每天在社區各個樓道和庭院巡視,發現有隨意丟垃圾的居民立即勸阻,發現庭院或綠地里有隨意丟的垃圾,立即收集起來分類投放到分類垃圾箱里。

          與此同時,每個單元的樓長也加強了垃圾分類的宣傳。“天天聽著樓道長和志愿者講垃圾分類,看著保潔員頂著烈日天天在社區里撿垃圾,誰也不好意思再隨意丟垃圾了。”社區主任劉麗告訴記者,如今社區里絕大多數居民都能在規定時間和地點分類投放垃圾,雖然有的時候會分錯,但至少已經認同了這一新的垃圾投放模式。

          除了社區的自我巡檢,更高層級的巡檢督導也在同步進行。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后,道里區城管局垃圾分類辦公室的18名工作人員,分成9個督導服務組,對全區巡視督導;市城管局的6個督促組分區包片,對全市巡視督導。在層層巡檢與督導機制下,垃圾分類的意識和各項措施正快速向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滲透。

          垃圾分類房

          分類轉運 從“點”到“站”無縫銜接

          生活垃圾全程分類轉運模式也同步在安和社區推進。

          “普通居民家中很少產生鋰電池等有害垃圾,像飲料瓶、紙殼等可回收物,鼓勵居民留著換錢。”安和社區主任劉麗告訴記者,通過粗略測算,安和社區平均每戶每天產生的垃圾量約為1.5斤至2.5斤,社區2500多戶居民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絕大多數為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兩類。

          每天9時,一輛小型三輪垃圾運輸車都會準時開進安和社區福壽園小區的垃圾投放點,環衛工人將綠色的廚余垃圾桶和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分別用電動三輪車運到距離該小區不遠處的安信街29號垃圾轉運間。這里停著一臺大型廚余垃圾專用轉運車和一臺大型其他垃圾專用轉運車。

          記者在現場看到,環衛工人分別將裝有生活垃圾的垃圾桶放在對應的轉運車旁。伴隨著機械運轉的聲音,垃圾桶被機械自動抬到半空,然后將里面的垃圾自動傾倒到大型轉運車的密閉廂里,整個過程實現了全程自動,沒有任何垃圾落到地上。

          每天,安和社區8個垃圾投放點收集的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都以這種方式分類裝進兩臺大型專用轉運車,然后由轉運車運到位于道里區安發橋下一個更大的垃圾回收轉運間。

          走進這間大型垃圾轉運間里,最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巨型垃圾壓縮收集箱。裝有廚余垃圾的轉運車進入轉運間后,環衛工人操縱機械自動將密閉車廂里的廚余垃圾傾倒進黃色垃圾收集箱。同樣的方式,收運的其他垃圾則被倒入另一個對應的垃圾收集箱。

          “這些大型垃圾收集箱裝滿后會被分別運送到不同的垃圾處理廠。而對于社區產生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兩類數量較少的垃圾,分別由具有資質的環保公司和再生資源利用公司分類回收轉運。”道里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道里區19個街道的38個示范社區正逐步開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的實操模式。

          7月底前 哈市完成投放容器改造設置

          作為全國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今年6月4日,哈爾濱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工作,這標志著冰城垃圾分類從試點階段進入強制、全面、全民推進的新時代。

          組織協調、宣教培訓、督導考評、經驗復制……在哈市城管環衛等部門的合力推動下,冰城垃圾分類工作的系統化推進體系正在探索中奮力前行。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700余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通過了第一輪垃圾分類集中培訓。各區在點位選取、桶邊督導、車輛改造、箱房建設、可回收物收運、有害垃圾暫存和分類垃圾處理等各工作環節,也展開相應探索。根據相關部署,7月底前,哈市各區將完成分類投放容器的改造設置和并點設桶工作,以及桶邊督導員隊伍組建。這意味著,接下來越來越多的社區進入垃圾分類實操模式。

          為更好更快地推動冰城垃圾分類全面進入實操,7月中旬后,市城管局將以垃圾分類實操環節考核為重點,實地查看各區分類投放模式制定、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和桶邊督導等工作的落實情況,并將考核結果全市通報。

          關鍵字: 垃圾分類房 垃圾房材質 垃圾房款式


          上一篇:三因素影響居民配合垃圾房分類垃圾
          下一篇:溧水垃圾分類房垃圾分類開啟“智能時代”
          分享
          QQ咨詢 商橋咨詢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软件